一、信息與信息技術模塊考點分析
通過對全國教師資格考試《信息技術》中信息與信息技術模塊考情分析得出,信息與信息技術模塊主要的考點是信息的特征、信息技術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實際應用以及信息與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規(guī)常識等。
二、信息與信息技術模塊習題及解析
1.下圖是用某軟件查詢當天某一地區(qū)實時路況的畫面,這種應用主要體現(xiàn)了信息具有( )。
A.時效性 B.依附性 C.真?zhèn)涡?D.可識別性
1.【答案】A。解析:信息的時效性指信息僅在一定時間段內對決策具有價值的屬性,而實時路況能實時反映區(qū)域內交通的路況,指引最佳、最快捷的行駛路線,提高道路和車輛的使用效率。因此屬于信息的時效性特征。依附性是指信息必須依附在一定的載體存在;真?zhèn)涡允侵感畔⒂姓嬗屑佟?/p>
2.2015年10月14日,機器人Pepper(下圖)現(xiàn)身杭州云棲大會。Pepper被稱為“情感機器人”,頭部裝有麥克風、攝像頭和3D傳感器,對人的表情、聲音及喜怒等情緒均可識別,并且可根據(jù)人的情緒進行反應。該技術主要應用了( )。
A.人工智能 B.全息成像 C.虛擬現(xiàn)實 D.虛擬仿真
2.【答案】A。解析: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fā)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tǒng)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tǒng)等。題干中的機器人屬于人工智能領域中的機器人研究。
3.我們使用手機時,有時會收到一些帶鏈接的信息,如:“這是我們以前的照片,你打開看看哦”“有人悄悄關注你了,趕快點擊了解”“這條信息對你很重要,點擊鏈接瀏覽”。對這類信息,恰當?shù)淖龇ㄊ? )。
A.點擊鏈接,如果有病毒事后再處理
B.點擊鏈接,按照提示完成相關操作
C.不要點擊鏈接,否則可能下載木馬病毒
D.手機有殺毒軟件,點擊鏈接不用擔心病毒
3.【答案】C。解析:這道題考查考生信息安全的意識。B選項很明顯不正確,因為有可能感染病毒。病毒具有不可預見性,殺毒軟件對病毒有滯后性,所以A和D不正確。
4.會計小劉按照公司王總通過手機QQ發(fā)來的信息,將96萬元項目款打入指定賬號,事后經(jīng)過兩人的交流,小劉得知王總并沒有發(fā)送該消息,自己很可能遭遇詐騙,便立即報警。對于上述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如果安裝了高版本的殺毒軟件,就不會上當受騙
B.如果安裝了高版本的操作系統(tǒng),就不會上當受騙
C.不用QQ與別人交流聊天,否則容易上當受騙
D.應通過打電話確認對方身份后再行動,避免上當受騙
4.【答案】D。解析:這道題考查考生的信息安全意識。很明顯殺毒軟件、操作系統(tǒng)和QQ跟信息詐騙沒有關系,只有我們自身的防范意識做好了,才能不上當受騙。
5.對于下圖所報道的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微信是私人的空間,不應干預
B.微信是朋友間交流,不應干預
C.信息只在個人微信圈中傳播,屬于個人隱私
D.微信傳播不是法外之地,不得傳播違法信息
5.【答案】D。解析:微信雖然屬于個人空間,但依舊屬于法律管轄之內,所以不得傳播違法信息。
三、信息與信息技術模塊考點總結
1.信息的特征
(1)普遍性
從本質上看,信息是事物的狀態(tài)、特征和變化的表現(xiàn)。而事物的狀態(tài)、特征和變化普遍存在,信息也普遍存在,具有普遍性。
(2)依附性
信息不能獨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載體;同一個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載體。
(3)價值性
信息雖不能給人們直接帶來物質上的滿足,但人類卻離不開信息,因為信息也是有價值的。
l 信息的價值體現(xiàn)
信息的價值體現(xiàn)在以下兩方面:
①可以滿足人們精神領域的需求。
②可以促進物質、能量的生產(chǎn)和使用。
l 價值相對性
信息只有被人們利用才能體現(xiàn)出其價值,信息的價值存在絕對性和相對性。
①價值的絕對性:對于社會來講,某一信息具有統(tǒng)一價值的絕對性,因為信息本身揭示事物和反映事物的程度是一定的,社會認可信息的基礎條件也是一定的。
②價值的相對性:由于具體的信息接受者原有的認知水平和接受程度不同,某一信息對于不同的信息接受者又具有不同的價值。反映出不同的人對于同一信息的認識和理解是不同的,說明信息具有價值相對性。
(4)時效性
信息的時效性是指同一信息在不同的時間具有不同的價值。信息反映的是事物某一特定時刻的狀態(tài),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因此,信息的價值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如果信息不能反映事物的最新變化,它的效用就會降低。
(5)傳遞性
信息的傳遞性是指信息可借助一定的載體進行傳遞,使人們感知并接受。傳遞性指信息從一處傳到另一處,其傳遞過程包括信源、信道、信宿三個因素。
(6)共享性
信息的共享性是指信息可以被多個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而且一般情況下,信息共享不會造成信息源信息的丟失,也不會改變信息的內容,即信息可以無損使用、公平分享。
(7)真?zhèn)涡?/p>
信息的真?zhèn)涡允侵感畔⒂姓鎮(zhèn)沃?,而衡量信息準確與否的標準是信息客觀反映現(xiàn)實世界中事物的程度。
信息的特征常用經(jīng)典語句中,如下圖所示。
2.信息技術的應用
信息技術的應用范圍廣泛,已經(jīng)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常見的有數(shù)字地球、虛擬現(xiàn)實技術、人工智能、流媒體技術、數(shù)據(jù)庫技術等。以下是信息技術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體應用:
數(shù)字地球的實際應用:飛機、艦船導航、新武器制導、衛(wèi)星運行測控所用的地圖數(shù)據(jù)庫管理系統(tǒng)和地理信息系統(tǒng),我們常用的車載導航系統(tǒng)。
虛擬現(xiàn)實VR的實際應用:虛擬現(xiàn)實3D游戲頭盔,VR虛擬現(xiàn)實在醫(yī)學教學上的模擬人體解剖,各種手術,在軍事上的模擬飛行訓練,房地產(chǎn)開發(fā)的用戶實景模型設計體驗。
人工智能的實際應用:
(1)模式識別的實際應用:門禁當中指紋識別、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
(2)專家系統(tǒng)的實際應用:血液凝結疾病診斷系統(tǒng)、電話電纜維護專家系統(tǒng)、花布圖案設計和花布印染專家系統(tǒng)等。
(3)機器翻譯的實際應用:“百度翻譯”、“谷歌翻譯”。
(4)機器博弈的實際應用:人與機器博弈下棋。
流媒體技術的實際應用:騰訊視頻、優(yōu)酷、愛奇藝等網(wǎng)絡在線視頻播放軟件均采用的是流媒體技術。
數(shù)據(jù)庫技術的實際應用:財務賬目管理、生產(chǎn)和庫存管理、員工管理系統(tǒng)、情報檢索。
3.信息與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規(guī)
(1)法律法規(guī)
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關于辦理信息網(wǎng)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釋》。司法解釋規(guī)定,利用信息網(wǎng)絡誹謗他人,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shù)達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fā)次數(shù)達到500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246條第1款規(guī)定的“情節(jié)嚴重”,可構成誹謗罪;如果行為人明知是捏造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實施了在信息網(wǎng)絡上散布的行為,主觀上故意,客觀上造成實際損害,情節(jié)惡劣的,以誹謗罪定罪處罰。如果行為人不明知是他人捏造的虛假事實而在網(wǎng)絡上發(fā)布轉發(fā)的,即使對被害人名譽造成一定的損害,也不構成誹謗罪。
《國務院關于修改〈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的決定》已經(jīng)2013年1月16日國務院第231次常務會議通過,現(xiàn)予公布,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我國與網(wǎng)絡安全相關的法律主要有:《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保守國家秘密法》、《國家安全法》、《國家賠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lián)網(wǎng)安全的決定》。
(2)知識產(chǎn)權
為保護我國計算機應用事業(yè)的發(fā)展,我國政府于1991年6月頒布了《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未經(jīng)他人(著作人)同意隨意復制其軟件的行為是違法行為。我國政府于2001年頒布了新的《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即計算機軟件是受法律保護的,不可以隨便復制、盜版。
我國與知識產(chǎn)權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還有《計算機軟件著作權辦法》、《實施國際著作權條約的規(guī)定》和《有效保護計算機實施知識產(chǎn)權的行動計劃》,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訂>的規(guī)定》中新增了計算機犯罪的罪名,該法最具IT法律特點的規(guī)定主要集中在計算機犯罪與侵犯知識產(chǎn)權兩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