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科目二)
試題部分:
1.學校教育始于( )。
A.奴隸社會初期
B.奴隸社會末期
C.原始社會末期
D.封建社會中期
2.洛克主張紳士教育,在進行紳士教育過程中,應把什么放在首位( )。
A.智慧
B.禮儀
C.學問
D.德行
3.“以僧為師”、“以吏為師”是古代( )教育的一大特征。
A.印度
B.中國
C.巴比倫
D.埃及
4.教育的“生物起源說”和“心理起源說”的共同缺陷是都否定了( )。
A.教育的科學屬性
B.教育的生產屬性
C.教育的社會屬性
D.教育的藝術屬性
5.教育學被正式列入大學課程始于十八世紀( )在哥尼斯堡大學講授教育學。
A.盧梭
B.康德
C.裴斯泰洛齊
D.赫爾巴特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中國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學校教育的形態(tài)。從西周以后,出現了“國學”和“鄉(xiāng)學”,這就是比較完備的學校教育制度。說明在西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學校教育就誕生了。
2.【答案】D
【解析】:洛克主張紳士教育,紳士應當具備德行、智慧、禮儀和學問四種品質。并提出在進行紳士教育過程中,應把德行的教育放在首位。
3.【答案】D
【解析】:古代埃及在中王國以后,開設了職官學校。這些學校都是以吏為師,以法為教,招收貴族子弟。古代埃及設置最多的是文士學校。文士精通文字,能寫善書,執(zhí)掌治事權限,很受尊重。“學為文士”成為一般奴隸主階級追求的目標。于是“以僧為師”、“以吏(書)為師”成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4.【答案】C
【解析】:生物起源說”認為教育是一種生物現象,而不是人類所特有的社會現象;“心理起源說”認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兒童對成人無意識的模仿。二者都否定了教育的社會屬性。
5.【答案】B
【解析】:教育學作為一門課程在大學里講授,最早始于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