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開始的標志是( )。
A.兩大軍事集團的建立
B.薩拉熱窩事件的爆發(fā)
C.德國對塞爾維亞宣戰(zhàn)
D.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zhàn)
【答案】D
【解析】1914年6月,奧匈帝國皇儲在薩拉熱窩被刺,這一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導火線,1914年7月奧匈以薩拉熱窩事件為借口向塞爾維亞宣戰(zhàn),一戰(zhàn)開始,D項符合題意,故此題選D。
2.《山海經》是一部充滿著神奇色彩的著作,它保存了大量神話傳說,下列哪一個故事出自《山海經》( )。
A.女媧補天
B.哪吒鬧海
C.牛郎織女
D.愚公移山
【答案】A
【解析】《山海經》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地理書。它主要記述古代地理、物產、神話、巫術、宗教等,也包括古史、醫(y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除此之外,《山海經》還記錄了一系列寓言故事,例如: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wèi)填海、鯀禹治水等。“哪吒鬧海”出自許仲琳的《封神演義》。“牛郎織女”是我國著名的民間傳說,是我國人民最早的關于星的故事。南北朝時代寫成的《荊楚歲時記》里描述了該傳說。“愚公移山”的典故出自《列子•湯問》。故本題答案為A。
3.因開拓了原子核反應而被稱為“近代原子核物理學之父”的是( )。
A.李比希
B.波爾
C.張青蓮
D.盧瑟福
【答案】D
【解析】盧瑟福,1908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天才物理學家,被公認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被稱為近代原子核物理學之父。
4.教師備課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 )。
A.閱讀課程標準
B.研讀教材
C.整合教材資源
D.學習《教師教學用書》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備課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教師要輕松自然地上好每一堂課,首先要做的就是吃透教材,很好地領會教材的內涵,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只有對教材有了深入的理解,教師在課堂上才能自由駕馭。因此,教師要想備好課必須要研讀教材。研讀教材是備好課的基礎和核心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師上好課的必要前提。本題正確選項為B。
A選項,課程標準是教學的依據,規(guī)定了學科的性質、教學目標等。作為教師,必須了解課程性質演變、掌握課堂教學目標,課程標準提供的評價建議是備課的重要參照。
C選項,整合教材資源是指教師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取舍和補充,使教材的內容更加符合學生的需要和貼近學生的實際,從而達到優(yōu)化教學。
D選項,《教師教學用書》是具有豐富經驗的一線教師、專家、學者依據各科大綱及教材內容和要求并結合教學實際共同編寫,是廣大教師備課時的首選用書。然而《教師教學用書》更多的是側重教學的內容與方式,應正確借鑒,合理運用。
ACD選項均屬于備課的內容,但并不是核心環(huán)節(jié),與題干表述不一致,故本題選擇B選項。
5.王老師是個經驗豐富的歷史老師,他每次在每節(jié)課結束時,會將本節(jié)課主要內容再復習一下,這體現的教學原則是( )。
A.啟發(fā)性原則
B.創(chuàng)新性原則
C.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D.鞏固性原則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學原則。鞏固性原則指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時候,能夠準確無誤地呈現出來,以利于知識、技能的運用。題干中王老師每節(jié)課結束都復習本節(jié)課的內容正是在幫助學生鞏固剛剛學過的知識,因此體現了鞏固性原則,D選項正確。
A選項,啟發(fā)性原則指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觀規(guī)律,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題干中王老師并沒有想辦法利用各種手段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A選項不符合題意。
B選項,創(chuàng)新性原則“創(chuàng)新”既是出發(fā)點,又是歸宿。“創(chuàng)新性原則”在“教”與“學”兩個方面各有不同的含義,在“教”的側面意味著教師一輩子不能有兩節(jié)完全相同的課——一生無同課!教師自身的教育設計、教學設計必須不斷創(chuàng)新,每位教師從事的都是創(chuàng)造性活動;在“學”的方面,則意味著學生的學習過程必須是一個“發(fā)現”的過程,是一個“探究”的過程,是一個“頓悟”的過程。但很明顯與題干不符,故排除。
C選項,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系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學會、學以致用的目的。題干中王老師并沒有在講解知識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也沒有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解決現實問題,故C選項不符合題意。
ABC三項均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擇D選項。
課程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