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師張某對學校給予的處分不服,根據相關法律,他可以采用的法律救濟途徑是( )。
A.教師申訴
B.刑事訴訟
C.申請仲裁
D.民事訴訟
【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育法律法規(guī)。教師對學?;蛘咂渌逃龣C構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或者對學?;蚱渌逃龣C構作出的處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訴。因此B、C、D三項說法錯誤,故本題選擇A。
2.教育法規(guī)定,國家實行學業(yè)證書制度,經( )設立或認可的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經國家有關規(guī)定,頒發(fā)學歷證書或者其他學業(yè)證書。
A.各級人民政府
B.地方人民政府
C.省政府批準
D.國家批準
【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育法律法規(guī)?!吨腥A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二十二條國家實行學業(yè)證書制度。經國家批準設立或者認可的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頒發(fā)學歷證書或者其他學業(yè)證書。
選項A、B、C均與題意不符,故本題答案選擇D。
3.( )是全部教育法規(guī)的“母法”。
A.《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育法律法規(guī)?!吨腥A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是教育的根本大法,在我國教育法律體系中處于“母法”地位,具有較高的法律權威。
選項A、C、D均與題意不符,故本題答案選擇B。
4.教師給學生起帶有侮辱性的綽號,學??梢越o予教師( )。
A.行政處分
B.行政處分或解聘
C.行政處罰
D.行政處罰或解聘
【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育法律法規(guī)。《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師法》中規(guī)定:教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者教育行政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給教育教學工作造成損失的;(二)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題干中老師給學生起帶有侮辱性的綽號,屬于第三項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故學??梢越o予行政處分或者解聘。
選項A、C、D均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B。
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體現(xiàn)了學思并重的教育思想,并論述了學思之間的辯證關系,其提出者是(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墨子
【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
選項A,儒家孔子首先提出了學、思、行結合的主張。他反復教弟子,“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提倡“三思而后行”,“君子有九思”等等??鬃铀鶑娬{的學思行,其重在學與思,對于行則多指道德修養(yǎng)的行為實踐,一般不包含廣泛的社會實踐活動。題干中的描述符合孔子強調學思結合的教學理論的思想,故A項正確。
選項B,孟子,名軻,戰(zhàn)國時鄒城人,政治上提出“仁政”、“民貴君輕”的民主思想。在倫理觀上提出“性本善”。
選項C,老子是春秋末期道家的創(chuàng)始人。他認為世界萬物的本源為“道”,道是沒有形狀、超時空的永久存在,這是一種唯心論思想。道家老子主張回歸自然、復歸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老子著有《道德經》。
選項D,墨子,戰(zhàn)國初期魯國人,以“兼愛”和“非攻”為基本主張,同時注重文史知識的掌握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還注重實用技術的傳習,重視實踐。
選項B、C、D均與題意不符,故本題答案選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