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少年希望擺脫父母的控制,不再被簡單地看作“孩子”,能夠成為獨立自主的個體,首要任務是解決( )。
A. 自我評價
B. 自我同一性
C. 自我意識
D. 自我控制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埃里克森的人格發(fā)展理論。初中階段的首要任務是建立自我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亂。B項正確。
2.《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規(guī)定,我國中小學課程設置“綜合實踐活動”,開設的學段是( )。
A.小學一年級至高中
B.小學三年級至高中
C.小學五年級至高中
D.初中一年級至高中
【答案】A
【解析】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我國當前課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種新的課程形態(tài),從小學直至高中要開設的一門必修課程和國家課程。此處需要注意,2017 年教育部印發(fā)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規(guī)定自小學一年級至高中三年級全面實施。遇到此類題目一定要注意文件名稱和時間年限,對應選出正確答案,故選B。ACD項:均不屬于“綜合實踐活動課”開設的學段,故不選。
3.1949年美國學者泰勒出版的《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課程編制四段論,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課程編制模式。這一模式稱為( )。
A. 實踐模式
B. 過程模式
C. 環(huán)境模式
D. 目標模式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課程設計模式。課程設計的模式主要包括目標模式、過程模式、實踐模式等。其中,目標模式是以目標為課程設計的基礎和核心。1949年,泰勒出版《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一書,從此該書成為課程研究與開發(fā)領域的經(jīng)典之作。泰勒提出課程編制必須回答四個基本問題:確定教育目標、選擇教育經(jīng)驗(學習經(jīng)驗)、組織教育經(jīng)驗、評價教育計劃,這構成著名的“泰勒原理”。因此,D選項符合題意。
4.課堂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統(tǒng)一的活動是( )。
A.教育
B.智育
C.教學
D.體育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效度。測驗的效度指一個測驗能測出它所要測量的屬性或特點的程度。本題選A。B選項:測驗的難度,測驗包含的試題難易程度。過難或過易都不能準確測出學生掌握知識的真實情況。與題干不符,排除。C選項:測驗的區(qū)分度,指測驗對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夠區(qū)分的程度,即具有區(qū)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與題干不符,排除。D選項:測驗的信度,又稱測驗的可靠度,是指一個測驗經(jīng)過多次測量所得結果的一致性程度,與題干不符,排除。綜上,選A。
5.“高分低能”學生的出現(xiàn),說明的個道理是( )。
A.知識與智力之間是平行的關系
B.知識與智力無關系
C.知識轉化為智力是有條件的
D.知識與智力是同步、正比的關系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教學過程的規(guī)律。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中提出掌握知識與提高智力相結合。智力發(fā)展是掌握知識的重要條件,發(fā)展學生智力是順利進行教學的重要條件,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措施。知識與智力發(fā)展相關,但是是不同步的,它們之間的轉化是需要條件的:(1)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應該是科學的規(guī)律性知識;(2)必須科學的組織教學過程;(3)重視教學中學生的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與能力;(4)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C選項正確。A、B、D三項:說法錯誤。與題干不符,排除。綜上,本題選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