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數(shù)學老師對學生說:“今天課堂上練習題都做對的同學,可以不做家庭作業(yè)了”。數(shù)學老師的做法屬于( )。(單選)
A.連續(xù)強化
B.強化
C.懲罰
D.負強化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
A選項,連續(xù)強化對每一次或每一階段的正確反映給予強化。斯金納認為學習實質上是一種反應概率上的變化,而強化是增強反應概率的手段。
B選項,強化是增強反應概率的手段。
C選項,當有機體做出某種反應以后,呈現(xiàn)一個厭惡刺激(如體罰、譴責等),以消除或抑制此類反應的過程,稱作懲罰。
D選項,強化有正強化(實施獎勵)與負強化(撤消懲罰)之分。正強化是給予一個愉快刺激,從而增強其行為出現(xiàn)的概率。負強化是擺脫一個厭惡刺激,從而增強其行為出現(xiàn)的概率。題干表述為去掉一個厭惡刺激,是負強化,故選D。
2.教育心理學體系的創(chuàng)始人桑代克根據對動物的實驗研究提出了三條基本的學習規(guī)律包括( )。(多選)
A.準備律
B.時間律
C.練習律
D.效果律
【答案】AC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桑代克的學習理論。桑代克根據自己的實驗研究得出了三條主要的學習定律:準備律、練習律、效果律。因此,ACD選項正確。
A選項,準備律是指在進入某種學習活動之前,如果學習者做好了與相應的學習活動相關的預備性反應(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學習者就能比較自如地掌握學習的內容。
B選項,時間律為干擾選項,排除。
C選項,練習律指對于學習者已形成的某種聯(lián)結,在實踐中正確地重復這種反應會有效地增強這種聯(lián)結。
D選項,效果律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所得到的各種正或負的反饋意見會加強或減弱學習者在頭腦中已經形成的某種聯(lián)結。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學習定律。
ACD三項均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CD。
3.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認為,觀察學習主要包括( )。(多選)
A.注意過程
B.保持過程
C.復制過程
D.動機過程
【答案】ABCD。
【解析】本題考查觀察學習。班杜拉認為觀察學習包括四個子過程:注意、保持、復制和動機過程。
選項A,注意過程,即觀察者注意并知覺榜樣情景的過程。
選項B,保持過程,即觀察者記住從榜樣情景了解的行為,以表象和言語形式將他們在記憶中進行表征、編碼以及存儲。
選項C,復制過程,即觀察者將頭腦中有關榜樣情景的表象和符號概念轉變?yōu)橥怙@的行為。
選項D,動機過程,即觀察者因表現(xiàn)所觀察到的行為而受到獎勵。
結合題意,本題選擇ABCD。
4.建構主義的新學習觀特別強調( )。(多選)
A.學習的刺激-反應性
B.學習的社會互動性
C.學習的情境性
D.學習的隨機性
【答案】BC。
【解析】題干考查的是建構主義的新學習觀。
行為主義理論的核心觀點認為,學習過程是有機體在一定條件下形成刺激與反應的聯(lián)系從而獲得新經驗的過程,因此A選項屬于行為主義的觀點。建構主義強調學習的主動建構性、社會互動性和情境性,認為知識存在于具體、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動之中,與BC選項相契合,建構主義學習是主動而不是隨機的,D說法錯誤。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C。
5.兒童在知道狗、貓和山羊等概念之后,再學習動物的概念,這種學習是上位學習。( )(判斷)
【答案】√。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學習分類中對于上位學習、下位學習與并列組合學習的理解。根據新知識與原有認知結構的關系,分為下位學習、上位學習和并列組合學習。(1)下位學習:下位學習又稱類屬學習,是指學習者將概括程度處于較低水平的概念或命題,納入自身認知結構中原有概括程度較高水平的概念或命題之下,從而掌握新學習的有關概念或命題。(2)上位學習:上位學習也叫總括學習,即通過綜合歸納獲得意義的學習。即以概括程度較低的觀念的學習為基礎再去學習一個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題。(3)并列結合學習:并列結合學習是在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原有觀念既非類屬關系又非總括關系時產生的。題干中描述兒童在知道狗、貓和山羊等概念之后,再學習動物概念,屬于以概括程度較低的觀念的學習為基礎再去學習一個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題,是上位學習。因此,上述說法正確。
課程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