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明晰同一平面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位置關系:垂直、平行,初步認識垂線和平行線。
【過程與方法】
通過演示—觀察—操作—交流—驗證—解釋應用的過程,發(fā)展空間觀念,滲透猜想與驗證的思想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對生活中簡單物體間位置關系和現象作出初步解釋,學生養(yǎng)成自主探究的良好學習方式。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正確理解“同一平面”、“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難點】
相交現象的正確理解,尤其是對看似不相交而實際上是相交現象的理解。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觀察多媒體展示的體育器材雙杠、圓規(guī)等,我們可以把它們看成是兩條直線,這兩條直線有著這樣的位置關系呢?
設置懸念引發(fā)學生思考,從而揭示課題-垂直與平行。
(二)生成新知
1.擺一擺:
老師事先為大家準備好的兩根小棒,請在桌面上擺一擺,看一下可以擺出幾種不同的位置關系。
2.畫一畫:把一張白紙看作一個平面,將剛剛擺的幾種情形分別畫在白紙上。
3.分一分:小組討論將畫的圖形進行分類整理。教師收集學生的不同作品,分別展示在黑板上。
4.說一說:學生匯報所展示圖形的分類理由。
根據學生的分類,給出“相交”和“不相交”的區(qū)別。
1不相交:無論怎么延伸都不會相交,得出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用手指比劃一下,弄清“同一平面”的含義,并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互相平行”。
提問:兩根小棒互相平行,如果拿走其中一根小棒,只剩另一根小棒時,叫平行線嗎?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互相”的含義。
2相交: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另一類圖片,它們相交成了角,在這些相交的情況中,哪種最特殊?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導學生用三角板量一量驗證結論,發(fā)現有時候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從而引出“互相垂直”、“垂線”、“垂足”等數學概念。
(三)深化新知
師:大家思考一下平面內的垂直關系與兩條直線所放置的方向有關嗎?
生:兩條直線是否互相垂直關鍵在與看它們相交所成的角是否為直角,與兩條直線放置的方向沒有關系。師:大家注意平行的定義是從相交的對立面來定義的。有時候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看上去并沒有相交,但是將其延長之后可以相交,這種情況不能定義為兩條直線互相平行,注意兩直線平行是指無論怎么延伸都不會相交。
(四)應用新知
1.說一說
找出課程開始前出示的多媒體課件中,哪些是互相平行?哪些互相垂直?從而驗證開課時的設疑、猜想。
2.找一找
生活中有哪些平行或垂直的例子。
3.擺一擺
1把兩根小棒都擺成和第三根小棒平行,看一看這兩根小棒平行了嗎?
2把兩根小棒都擺成和第三根小棒垂直,這兩根小棒有什么關系?
4.看一看
下面的各組直線,哪組互相平行?哪組互相垂直?檢驗一下?
5.折一折
①把一張長方形紙折兩次,使三條折痕互相平行。
②把一張正方形紙折兩次,使兩條折痕互相垂直。
(五)課堂小結
師:今天收獲了哪些知識?能談談你的收獲嗎?還有哪些疑問?課后完成做一做。
四、板書設計
五、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