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符合新課程改革精神的做法是( )
A.不再給學生布置作業(yè),將學生從作業(yè)中解放出來
B.讓學生自主支配時間,教師完全信任學生
C.放假前,給所有學生都頒發(fā)“三好學生”獎
D.在信任和激勵學生的同時適時地以懲戒教育
【答案】D
【解析】作業(yè)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是鞏固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還是應給學生布置作業(yè),只是在作業(yè)形式和量上要符合新課改的相關理念,故A選項錯誤;讓學生自主支配時間符合自主學習的理念,但不能脫離教師的指導作用,因此應該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故B選項錯誤;給所有學生都頒發(fā)“三好學生”獎就失去了評價的意義,故C選項錯誤。
2.班主任自覺地利用環(huán)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進而促進其身心健康發(fā)展,這種教育方法為( )。
A.藝術教育法
B.陶冶教育法
C.精神教育法
D.第二課堂教育法
【答案】B
【解析】陶冶教育法又稱為情感陶冶法,是指教師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感染和熏陶學生的方法。情感陶冶主要是運用以境染情、以境觸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對受教育者進行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受教育者在認識上和情感上逐漸完善。
3.我國封建社會的德育內容主要是“三綱五常”,下列不屬于五常的是( )。
A.孝
B.義
C.仁
D.智
【答案】A
【解析】“三綱”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指仁、義、禮、智、信。
4.動作技能的特點包括( )。(多選)
A.對象的客觀性
B.執(zhí)行的外顯性
C.結構的展開性
D.執(zhí)行的內潛性
【答案】ABC
5.要實現有意義學習,個體自身需要具備的條件是( )。(多選)
A.材料具有邏輯意義
B.認知結構中有適當的觀念
C.有意義學習的心向
D.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
【答案】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