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德教育最終應落實于( )
A.道德認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答案】D
2.一名兒童上課吃零食被懲罰,另一名正在準備吃零食的兒童看到了,把自己做準備吃的零食收起來,這是一廣泛學習的現(xiàn)象,被心理學家班杜拉稱之為( )
A.主動學習
B.觀察學習
C.參與性學習
D.模仿學習
【答案】B
【解析】觀察學習,又稱替代學習,是指通過對他人及其強化性結果的觀察,一個人獲得某些新的反應,或者矯正原有的行為反應,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習者作為觀察者并沒有外顯的操作。
3.教師用帶顏色的粉筆標出黑板上的重點,以引起學生的注意是利用知覺的( )。
A.理解性
B.整體性
C.選擇性
D.恒常性
【答案】C
【解析】人在知覺過程中把知覺對象從背景中區(qū)分出來優(yōu)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覺的選擇性。
4.校本課程是由學生所在學校的教師編制、實施和評價的課程。因此校本課程是( )(多選)
A.發(fā)生在學校
B.為了學校發(fā)展
C.全國統(tǒng)一標準
D.學校自主進行
【答案】ABD
【解析】校本課程是指,一是為了學校,二是在學校中,三是基于學校。為了學校,是指要以改進學校實踐、解決學校所面臨的問題為指向;在學校中,是指要樹立這樣一種觀念,即學校自身的問題,要由學校中的人來解決,要經過學校校長、教師的共同探討、分析來解決,所形成的解決問題的諸種方案要在學校中加以有效實施。
5.學生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包括( )
A.順序性和階段性
B.穩(wěn)定性和可變性
C.不均衡性
D.個別差異性
【答案】ABCD